业务咨询:13193361999/13468951521
培训咨询:13193361999/13468951521
联系邮箱:xianningfengping@163.com
办公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保亿隆基中心A座409
中大槐树棚改片区在经历“和谐拆迁”后呈现出新的面貌,百姓安居乐业,生活幸福。 (资料图片)
阅读提示
征收拆迁领域信访状况多发,但大力推进棚改旧改的山东省济南市,近年来涉及城建领域的信访问题却大幅减少。
2016年济南全市拆迁共签订协议4.13万户,拆除面积638万平方米,54个省级棚改项目全部开工,开工安置房近5万套,在山东省率先超额完成了棚改年度计划,货币化率达到53.5%。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得益于济南努力追求的“和谐拆迁”。近日,记者来到济南一探究竟——
足额补贴,不与民争利
2月6日上午,记者一到槐荫区孔村小区,老远就看到徐庆兰老人挥着手迎过来。见老人没有穿外套,身上衣服单薄,忙上前扶住老人说:“快上楼,别冻着。”老人爽朗地笑着说:“身体热乎冻不着,住着好楼房心里也暖!”
房间宽敞明亮,老人泡上茶叶请记者品尝。阳台上养着好多盆花,屏幕宽大的电视机旁,摆着“鸡”形象的陶瓷工艺品,衬托着鸡年的氛围。除了老两口的主卧室,一旁的一间屋里,安着上下铺的床,儿孙们来了也能住得下。
徐庆兰老人感慨:“多少年了,今年总算在家里吃了团圆饭!”
记者:“团圆饭,以前怎么不在家里吃?”
老人介绍:“我今年77岁,住在南辛庄中街的棚户区近30年,23平方米,点着蜂窝煤炉子,老伴睡在窄小的床上,我常年睡在沙发上。”
“我们那屋是夏暖冬凉。”徐庆兰的老伴陈立芳插话说,他今年81岁,“没想到,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!”
在拆迁中,他们家得到了56.3万元补偿,于是买了104平方米的楼房。
他们家的改善,受益于济南第二制药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。二药危旧片区总用地3.1公顷,总规划用地2.66公顷,房屋建筑面积约4.9万平方米,规划红线范围内涉及居民共1003户,居民楼39栋。别的项目挂牌之后能够平衡或者盈利,二药多年来却一直无人问津。这里房多地少,近一半民居面积小于46平方米,平衡不了,属于“纯赔钱项目”。政府为了推进该片区改造,市财政拿出了3亿元为民谋利,真正让老百姓受益。
济南市委副书记雷杰对记者说:“不与民争利,就是坚持一切从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,坚持算大账、算发展账、算民生账,限度地让利于民,实现群众利益化,从而让群众满意。”
据介绍,济南对国有土地上的房屋,按照“同地段新建普通商品房”价格进行补偿,让群众自主选择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统一评估,价格完全交给市场决定;安置房公摊面积超出被征收房屋公摊面积的,差价由征收单位承担,达不到最低套型面积标准的,按照46平方米进行实物安置或货币补偿。对集体土地上的房屋,按照人均安置小高层43平方米、高层47平方米、保障房3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安置。同时,及时根据物价和市场变化,动态调整临时安置费、搬迁补助费、设施迁移费、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等,确保群众能够接受、没有怨言。
济南出台引导征收拆迁群众选择货币化安置的政策,适当提高货币补偿奖励标准,允许各项目责任主体以被征收房屋价值15%—20%的幅度设立货币化安置奖励资金,并采取搭建购房服务平台、现场推荐房源等措施,节约群众购房成本和时间成本,让群众自觉自愿地选择货币安置,既减轻了安置压力,也疏解了中心城区人口,同时又降低楼市库存压力。
阳光征收,让群众放心
在拆迁中,如何使群众不担心?答案是“阳光征收”。济南做到了政策阳光、操作阳光、结果阳光,让公开、公正、公平的阳光普照,群众就放心了。
在历城区,记者采访了华山办事处副主任王宏诗,他介绍了“政策阳光”的具体做法:由基层组织力量开展工作,确保把征收拆迁所涉及的政策法规、补偿方案、安置房选配办法等,逐项送到每一名拆迁户手中,并全部上墙公示。同时,创新推出棚改微信公众号、社区QQ群等新兴载体,及时公告各类拆迁信息、为群众答疑解惑。
在清新小区,记者来到2号楼2单元,乘电梯上楼,走进了2004号的居民家。家中77岁的王炯老人说:“我原来住着40多平方米的老旧房子,照顾我家的残疾儿子很不方便。这次享受了搬迁的阳光政策,考虑到这一带环境熟,离医院近,我选择了安置房,60多平方米,很舒适。”
济南实行弱势 群体特殊扶助政策,将安置补偿、居住周转、就业、入学、低保、廉租房、残疾人救助、医疗救助、慈善救助等一揽子政策集中起来,纳入拆迁安置工作之中,充分发挥政策“工具包”的效应,积极服务弱势 群体。他们具体符合享受哪些政策,就全力为他们争取和落实哪些政策,通过因户因人精准施策,解决了拆迁安置中的许多棘手难题。
怎样实现“操作阳光”?历下区征收服务中心主任王中琦对记者说:“把确定评估机构、房屋摸底、价格评估以及享受最低面积保障人员名单、未登记建筑认定处理结果、每户补偿情况等细节,按步骤在拆迁现场加以公示,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。同时,坚持‘一把尺子量到底,一个标准评到底,一个算盘算到底’,绝不擅自提高标准、满足个别不合理要求,坚决刹住了拆迁改造中以拖、闹谋求不当得利的歪风邪气。”
发动群众,一户带动一片
为了解华山片区的拆迁,记者采访了菜园村村委会主任祝华。菜园村属于城中村,位置好,门头房多,租出去就挣钱。这么好的条件,让村民拆迁,难度很大。
祝华说:“这两年,真受累了。每天8点前就去工作组,晚上9点前没回过家。全村400多户,做工作不容易。有的人家,一看搞拆迁工作的人员要来,赶紧关上大门,打电话不接。”
然而,在困难面前,工作组没有退缩。他们耐心地做群众工作,一家一户地去动员,给老百姓算细账。祝华说:“为了支持拆迁大局,俺家带头搬了。”根据政策,一个村全搬完,可以享受每人奖励5000元,于是不少村民就组织起来,联合去做还不愿搬的人家工作,有人情在,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。
济南始终把做好群众工作贯穿于征收拆迁的全过程,坚持“四心”工作法,用真心与群众交朋友,用实心帮群众解困难,用诚心给群众讲政策,用恒心入户做工作,决不让群众搬没了感情、搬伤了心。
在济南的棚改旧改拆迁中,很多群众利用单位关系、同事关系、邻里关系,挖掘和发挥关键人作用,实现了一户连成一线、带动一片的效果。同时,地发挥群众之间的推动作用,如设立整单元搬迁奖、整楼搬迁奖,对尽早签约、完成搬迁的住户给予奖励,每户最高可拿到3万元,调动形成了同楼、同单元群众相互做工作、争相快搬迁的有利局面。对选择货币化安置的居民,实施分段奖励办法,把签约期划分为不同时段,早签多奖励、晚签不奖励,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。
历下区2000多名征收拆迁干部千方百计去做群众工作。他们走家串户,不厌其烦,白天见不到人晚上去,领导说不通就找亲戚朋友帮忙,直到把工作做通为止。针对有些群众存在故土难离情绪的实际情况,通过算环境账、生活质量账、发展账,让被征收人认识到拆旧家、搬新家带来的好处;针对被征收居民的居住周转、日常生活、子女上学、交通出行等实际问题,积极为被征收居民寻找较为合适的过渡房,减少征收给群众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便……
在历下区的征收拆迁队伍中,高鹏和东野忠潇是一对普通夫妻。2015年9月,原本在智远街道工作的东野忠潇接到通知,去做旧城改造项目工作。没多久,她的丈夫、在区人大工作的高鹏接到同样的任务。从此东野忠潇和高鹏再也没准时回过家,陪9岁儿子写作业的任务落在了家里老人身上。最忙的一段时间,东野忠潇半个多月没见到儿子。不仅没时间陪孩子,夫妻俩见面的机会都很难得。东野忠潇和高鹏在项目指挥部的办公室是对门,两口子在指挥部却很少碰面。偶尔有时间凑在一起,交流的也是征收工作经验。东野忠潇入户初期被一家居民拒绝,猛地关上防盗门把她的手夹紫了。高鹏知道以后,反复提醒她“和老人说话不能太直接”,建议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再感化对方。
感人之道,莫过于诚。征收拆迁干部们,凭着对工作的热诚,对群众的真诚,感动了家家户户。
依法拆迁,引导依法维权
济南在拆迁工作中,始终坚持“源头有法、过程依法、结果靠法”的原则,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,探索出有效的做法。
济南把信访稳定工作与征收拆迁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,同安排、同部署、同检查,各项目指挥部既是征收拆迁指挥部,也是信访维稳指挥部,解决了征收拆迁和信访维稳“两张皮”的问题。在重大项目启动前,组织维稳、信访、城建、规划、房管、城管、公安等各个部门,扎实开展“稳定风险评估”,掌握民情民意,针对可能出现的信访热点,超前做好疏导化解工作,做足“源头”工作,坚决杜绝出现大的群访隐患。
采访时记者了解到,济南的各征收拆迁项目部普遍成立了由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、司法、综治、信访等单位组成的执法保障组,提前介入、全程参与,在征收拆迁现场进行法治宣传,引导被拆迁群众树立法治意识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,对个别企图通过违法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及时教育警示。
济南在各级信访部门设立由信访、司法部门联合组织的律师工作站,以“148”服务窗口的模式,安排公职律师全天候参与信访值班,同时筛选49家律师事务所进行排班,轮流到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,并现场受理诉求代办事宜,有效引导群众依法、有序维权。同时,市、县两级信访部门都与知名律师事务所签约,由其择优选派专业律师,全程参与重点事项的案情研判、联合会商、意见审核等一系列工作。
依法拆迁,离不开监督,济南建立了监督机制。纪委、监察局和审计局对征收拆迁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监督,对发现的违纪、违法行为予以及时纠正和严肃处理。在补偿方案征求意见、评估机构的选定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关键环节,邀请新闻媒体、公证机构、人大代表、政协 委员以及被征收人全程参与监督,并设立公开监督举报电话,24小时受理群众投诉,使征收拆迁工作全方位、多角度置于社会监督之下。
记者采访了63岁的刘启军,他退休前是济钢动力厂检修车间主任,住在济钢二分厂宿舍67号楼,儿子也住在这栋楼上,父母和妹妹同住一个小区,相互照顾,而且这里出门20多米就有幼儿园,200多米就有医院,500多米就有学校,门口不远就有菜市场,各方面很方便。在这里住了40多年了,环境也熟,不愿离开。
您是怎么想通的?”记者问。
刘启军说:“负责拆迁工作的同志,送来了印成本的法规册子,我认真地学习了。他们又帮着我算账,我原来的房子50多平方米,拆迁补偿加上房屋装修补偿、过渡安置费和一些搬迁奖励,补偿总价远远超过这个房屋的市场估价。我觉着拆迁这政策优惠,合情合理合法,很快就同意拆迁,我还是最早带头搬迁的呢!”他高兴地对记者说:“我选择了一套将来回迁的90多平方米新房。”
在城市建设发展中,拆迁一直在路上。济南踏着探索之道,迈出了坚实的步伐……